2014年12月1日

穆勒藝文策展 Death 2014 歲末戲劇節 第四周:死亡, 舞劇; 無懼, 死亡

時間:2014.11.15 2:30PM
名稱:穆勒藝文策展 Death 2014 歲末戲劇節 第四周 死亡, 舞劇; 無懼, 死亡 
地點:穆勒藝文

穆勒藝文是少數在大直一帶的藝文空間,1F是咖啡廳 (是的,就是Cafe Muller),B1則打造成展演區。雖說不是正規的劇場,但場地方正、乾淨舒適,是個相當不錯的空間。從節目單上得知,穆勒藝文於2013年開始自主策展,以獨資統籌、獨立策展的方式,不僅提供場地,票款收入也回歸給創作者,是個很支持藝文活動的館方。這次的歲末戲劇節為期一個月 (10/24-11/16),以死亡為命題,找來五位導演,呈現出不同質地的五個作品。由於不侷限表演形式,所以有戲也有舞。

感謝穆勒藝文的邀請,我會看其中三周的演出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◎ 導演:王楨雅
◎ 演出:王楨雅、徐正馨、楊珮詩、黃于珍、趙敏妤、徐紫涵

穆勒歲末藝術季為期一個月的活動,來到了最後一周。11/15這周末的場次以舞劇的方式,結合擊樂與人聲吟唱,將展演空間營造成一個陰陽交界的世界。裡頭有領著徬徨靈魂的引渡人 (臉上的眼妝與其他演員相比,較為濃豔),還有數名各有故事的角色。這些個角色應該都是在人間願望未了,才會進到這個空間等待度化,甚至是為自己的遭遇找著一個可以解釋的理由。 

比較特別的是,這些個角色不一定是「人」,感傷的內容也可能是「物」:抱著玩具熊、臉上表情痛苦皺眉,肢體抽搐扭動的女孩;又或者是找不著棲身之地,沒人看得見的女子;以及從小被迫和父親離開、哭喊著要父親一起回家的婦人等,這三者都是以人的情感為中心。但動作像是機器人、有著固定關節活動的女孩,加上電子MIDI所組成的襯底音樂,我認為她應是被遺棄的娃娃。 

這群大多以素人組成的表演者,想是將自身經驗,揉合成演出傳達。這類延伸私密情感的表演,需要去思考轉化成劇場作品的方式,因為觀眾並不一定和表演者有共同的生命經驗。當然,承載故事的載體也需要有一定能耐,才能說服觀眾。肢體的好看與否,並非短時間一蹴可成,在此先忽略不提,過於單調的情緒表現才是演出最大的問題。每當新的表演者 (新的一段表演) 出來,東西就完全扔給觀眾,缺少了和觀眾尋求同步的鋪陳。不但讓這些個故事少了共鳴,也讓演出的厚度不足。以和父親道別的婦女為例,直到演出結束,我都還是無法理解為何父親不能跟她一起回家,是因為生病?戰爭?還是其他因素。 

最後,以歌隊的形式進行送葬 (或是超渡儀式) ,讓所有的角色都宛如在自己墳上起舞,踩過黑暗的前世幽谷,迎接下一世的全新可能,剛好也替談論死亡、並帶來新生的藝術季,畫下句點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