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22日

冉現劇團/再現劇團:已讀不回

時間:2015.06.20  7:30PM
名稱:冉現劇團/再現劇團  已讀不回
地點:好初早餐太空倉庫

我真的很喜歡再現劇團:這個團小小的,但夢想大大的,還常常搞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東西。啊~ 這樣會不會告白的太直接?!

2012年,雖然再現於南昌路的地下工廠被收走了,但團員們依舊持續在劇場創作演出,改走單飛不解散的偶像路線。這次由山寨自己的冉現劇團出手,弄了個實驗性的發表:《已讀不回》。從售票方式就超有趣:臉書上有個冉現劇團的虛構人物,統一透過私訊方式向這個帳號申請報名。開賣當晚據說有大批觀眾湧入,觀眾們還在臉書煩惱:「怎麼粉絲頁的管理員不讀也不回呀?」「這樣是報名成功了嗎?」隨後不久,頁面上便出現了這則訊息:


其實,演出已經開始了!

在等待入場的這些天裡,管理員會指派給觀眾幾個要加的好友,還規定一定要設成「摯友」,以期達到最佳觀賞品質。每個觀眾被要求加的人不同,以我為例,我加到了一個老被女朋友tag的男子、一個狀態似乎是要準備搶銀行的黑道混混、一個老是不在台灣的上班族。因為加成摯友,這些人的動態一定會被我接收到,中間一度覺得好煩啊:啊是有事沒事比鼻比鼻 (註: Baby) 的曬恩愛,很惹人厭耶;要搶銀行就去搶銀行,不需要實況轉播,還每分鐘都發動態,直接unfriend你。是的,對於一個上班族來說,手機一直震動是很討厭的事情。

這些訊息的起因跟結果,都在演出當晚真相大白。

《已讀不回》先行讓演員們註冊多個帳號 (也就是多個角色),經過2星期的訊息洗板,觀眾便可從中得知角色的部分生活。再從角色間的往來對話,慢慢去推敲臉書上這群人的關係網絡。因此,眼前正在上演的故事情節,其實是前些日子的網路事件,兩者間形成了觀眾與角色的平行世界 (僅用臉書做為蟲洞連結);又演出進行時,觀眾是可以自由滑手機的。平行構築的世界觀與觀眾參與演出的方式,使得《已讀不回》自然而然和觀者產生疏離。這樣的疏離,正巧就是觀看他人人生的已讀不回。

各式狀聲表意的表情符號:哭哭、揪咪、呀比;到哪兒都要拍照打卡的習慣:在移動的高鐵上、在XX醫院的急診室;一個帳號即是一種身分:臉書、推特、Instagram。我們灌注了大量心力來經營網路形象,還跟佛地魔一樣搞分靈體:這一個是可以大肆幹譙工作不爽的、那一個則是表現生活美好的,也難怪劇裡說:「你現在看到的是我的肉體,臉書上的才是我的靈魂。」前年推出的英國影集Black Mirror第二季第一集裡,編劇虛構了一間未來公司與一項未來科技,表示可以拿現代人大量丟到網路的資訊,包含照片、對話、生活習慣等,做為複製再生人的工具與參考。

雲端抓到的靈魂究竟還剩幾魂幾魄?只需要key-in、不需要動到臉部肌肉的喜怒哀樂,又打了多少肉毒針?按讚與轉發的次數,成為自我安慰的麻醉劑;透過鍵盤散播出去的訊息,可以美肌修飾打蘋果光。所以,喪女的父親也不管螢幕背後坐的是誰,沒有邏輯的天天跟女兒的臉書帳號聊天;以詐欺為生的騙徒,對著已讀不回的訊息與陌生人的個人檔案,在腦袋裡打手槍;感情名存實亡的女孩,只能透過「臉書頁面看起來很好,一切就都會很好」來自欺欺人。

《已讀不回》用了詼諧幽默的手法,將網路身分與社群互動具現化;對於人性的觀察入微,使得作品既荒唐又真實。演出結束的燈暗,彷彿拔掉電力的插頭,落寞惆悵啊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