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25日

斯立戲劇、至樂匯舞台劇、哲騰文化:驢得水

時間:2014.05.23 2:00PM
名稱:斯立戲劇  驢得水 (出品單位為至樂匯舞台劇與哲騰文化)
地點: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
NOTE:本檔演出是2014年兩岸小劇場藝術節的節目之一,觀看場次為臺北首演前的總彩排。

民國30年初期,懷抱著要振興農村教育的四個人:孫校長、張一曼、周鐵男、裴魁山,前進偏遠地區辦學。這辦學的地方除了沒什麼學生,還沒什麼水,更得不到中央關注。為了獲得補助,將腦筋動到了幫忙挑水的驢子身上,把牠上呈為學校的第五名老師:「驢得水」,藉此多領取一份薪餉。沒想到,學期末來了個教育特派員視察,只好請臨時來修鎖的鐵匠假扮成人樣的「驢得水」。再沒想到的是,這個人樣的驢得水老師被草包特派員選成重點觀察的農村教育家,可以一個月多領好多好多錢!所以呀,謊言一個緊挨著一個的來,如雪球般越滾越大,上至教育中央,下至學校各單位,每個人都身陷雪球內部,無法自行脫身。

《驢得水》的戲劇節奏非常快,角色的丟接頻繁,卻一點兒都不會打結;其說三道四、不著邊際的對話內容,看似裹著嘻笑逗鬧的糖衣外表,底子裡卻惡狠狠、響亮亮地打了知識分子好幾巴掌。一句解救農村的「貧、愚思」,反倒成了角色最後的唯一註腳。誇張荒謬的設定與諷刺喜感的台詞在戲的一開始的確吸睛;但過了60分鐘、90分鐘之後,「用更多的謊來圓第一個謊」的模式成形,觀眾的注意力與新鮮感便隨時間向下。雖說後半段在美國人到訪的混亂中達到另一波高潮,仍難以掩蓋觀看疲乏的事實。

不過,《驢得水》裡頭的反動意圖依舊值得細細品味。一般來說,人自恃是高等生物,與動物的最大差別在於人會思考與學習,並依據道德良知來行為處事。但這樣的認知,卻在《驢得水》裡,被知識分子從一而終的「自以為」給毀壞殆盡:劇中不僅用一個人的「驢得水」與一頭驢的「驢得水」來對比差異,更讓場上的角色為了搶奪資源,逐漸喪失基本人性,成了只為生存的牲口 (如:為了錢不擇手段);最諷刺的,莫過於「驢得水」這三字,從真正的動物,成了塑造出來的人物;假扮「驢得水」的鐵匠,透過扮演 (動物) 的過程,而有了自我覺醒。甚至搖身一變,握有主宰世界的權力 (如:開除老師)。動物爬上權力頂端操控人類,使得一切都變調亂套了。

本以為演出會在那句美國人驚呼的"Incredible China"後結束,一來是台上所發生的種種,實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;二來則暗諷China這地區,即便再怎麼不合理的事情都會發生。結果,後來還多了段男人們粉飾太平 (校長和兩名男老師),女人們選擇離開的結局 (校長女兒遠走他鄉、女老師開槍自盡)。演後問了編劇,是否針對性別做特殊安排?編劇的回答傾向於是角色自己長成這樣的。最初的版本只有校長女兒離開,女老師跟著一起沉淪。但在排練的過程裡中,演員發現了矛盾,這才有了看起來依性別而有所差異的二種處理謊言的方法。

雖然《驢得水》遍布通俗的笑料,但本質是個很沉重的故事呀!只能聽聽劇裡唯一的小清新來舒緩一下心情了:一曼老師的《我要你》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