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3日

英國與我同行劇團 (Cheek by Jowl):暴風雨

時間:2012.2.17 7:30PM
地點:國家戲劇院
名稱:英國與我同行劇團 (Cheek by Jowl)  暴風雨
NOTE:上圖的海報為高雄春天藝術節的海報,非台北場宣傳用

對於不太認識莎士比亞的觀眾來說,這齣 Declan Donnellan 的《暴風雨》是一個很好入門的作品。一般人對於莎翁的印象,不外乎是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,以及那句出自《哈姆雷特》的 "To be or not to be, that is the question." ,感覺上文謅謅的對白就只適合心痛的悲劇。但從 Declan 的《暴風雨》中,我們可以了解莎士比亞幽默與孩子氣的一面,並發現數百年前的經典作品,即使重新被詮釋與搬演,依舊可以被不同時代的觀眾所接受。

《暴風雨》是帶點奇幻的故事,人物設定上有魔法師與精靈,還有各種狡獪詼諧的惡作劇。但劇場不像電影,可以有3D特效與事後剪接來直接說服觀眾,而是要靠導演及其團隊營造出一個可以刺激觀眾想像力的場域,讓觀眾可以用理性的思考與感性的想像力,共同完成想說的故事。

《優秀的意境與視聽覺設計,引領觀眾進到暴風雨的奇幻世界》

在幾近空白的舞台上,有一道淺弧形的牆,上頭開著三扇門,牆邊還有散落的小椅木箱等道具。設計雖然簡單,卻已能讓初幕的「暴風雨來襲」完整呈現,可見導演手法的漂亮:魔法師普羅斯裴洛 (Prospero) 一人坐在舞台中央,曖曖內含光地施展著魔法,讓海上捲起狂風雷雨。此時音效影像俱下,弧形牆上左右兩側門旁的人們用力拉著繩索,作勢抵擋。突然,所有的瘋狂倏地收進兩扇門後,燈光重新聚焦到普羅斯裴洛身上,場上也安靜了下來。我們來到了,普羅斯裴洛的房間。接著,普羅斯裴洛領著觀眾進到他的回憶,一邊跟女兒米蘭達 (Miranda) 述說著他復仇的渴望。場中央的演出就如同電影般,讓角色的回憶直接說話,上演了一段權力轉移戰。(OS: 其實就是鄧不利多的儲思盆,哈)

《一張椅子,幾名演員,流暢地說明了當年的權力交替》

普羅斯裴洛多年前被弟弟安東尼奧 (Antonio) 與那不勒斯王阿隆索 (Alonso) 奪去爵位,這場魔法招致的暴風雨就是他的復仇:將敵人集中到他被流放的海岸,再各個擊破。進行復仇的過程中,普羅斯裴洛有一個得力的助手:魔法精靈愛麗兒 (Ariel)。整個演出空間中,只有魔法師與觀眾看得到精靈。因此,有許多的笑點構築在資訊的不對稱上:台上的其他角色並不知道愛麗兒的存在。

《本劇啵兒大顆的亮點:千變萬化的愛麗兒。圖中是他變成木頭的樣子。》

由於愛麗兒會時不時出來惡搞角色 (潑水灑水倒水等),也會奏出讓人愉快或害怕的樂音。所以,舞台上只要是做黑色西裝打扮的,就是愛麗兒,視故事情節需要,一次出現的人數1~5人不等。既是戲劇演出的Live樂手,也是故事情節的迷幻樂曲,還可以做出「怎麼精靈無所不在」的效果。當中,普羅斯裴洛利用搬不完的木頭來懲罰王儲費迪南 (Ferdinand) 一段,讓人更覺愛麗兒的逗趣!飾演愛麗兒的演員硬挺著身體扮木頭 (不確定原著本來就有著愛麗兒假扮木頭的指示,又或者是導演的巧思),好被費迪南扛在背上搬運。愛麗兒重覆著上背、搬運、放下、又跑回原處的循環,當中的惡趣味一次次的增加,甚至還有因等待而不耐煩的跺腳,可愛又人性化極了!

《諷刺共產現象的農家青年鐮刀舞》

演前座談有提到,長期與俄國演員合作的導演Declan,特別在《暴風雨》中多加了俄國相關的政治現象:費迪南與米蘭達的婚禮上,安排戴面具的農婦捧著稻穗獻上祝福,以及拿著鐮刀跳起舞的農家青年等,搭配上後方投影出來的制式政策宣導影片,明顯在嘲諷共產主義在俄國所留下的殘存影響。

《意味不明的Trinculo & Stephano》

雖說《暴風雨》有許多讓觀眾開心莞爾的橋段,但在部分角色的塑造上卻空洞不已。費迪南與米蘭達的一見鍾情,其赤裸直接的表白與動作,讓兩人的關係膚淺且流於感官;一開始就被愛麗兒耍得團團轉的特林庫羅 (Trinculo) 與史鐵法諾 (Stephano),除了帶給觀眾短暫片面的笑鬧外,好像就什麼都不留了。更不用說島上的原住民卡力班 (Caliban),醜陋之下所表現出的意義,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。

《異生的魔幻/愛麗兒 v.s. 原生的自然/卡力班》

演出末了,普羅斯裴洛發表了放棄魔法的聲明,決定回歸自然,尊重自然,將島上的所有權交回給卡力班,並給予愛麗兒自由。本是無形體的愛麗兒,伸手試著摸卡力班的頭,隱約中卡力班有察覺了些什麼,所以眼睛瞪得大大的,給了個驚訝的表情。神奇的力量在異生的魔幻與原生的自然間流動,互相感受,好似也讓劇中人物的和平與寧靜,延續開展到了宇宙萬物間。

1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這戲我一邊看邊想何時能結束... > < Claire